在近日举行的全国击剑锦标赛女子花剑项目现场,中国击剑队女花主教练雷声接受了本报专访,谈及巴黎奥运周期后的队伍状况,他直言:“年轻队员必须尽快适应高强度竞争环境,这是成长的唯一途径。”
随着巴黎奥运会的落幕,中国女子花剑队正式进入新老交替阶段,多位参加过国际赛事的老将逐渐淡出,一批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小将开始挑起大梁,雷声表示,这样的交替是每支队伍都必须面对的自然规律。
“我们现在有6名队员在国家队集训,其中4人是第一次入选国家队,她们有潜力,但缺乏大赛经验。”雷声指着正在场上训练的队员说,“国际击剑竞争的残酷性远超她们的想象,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。”
女子花剑历来是欧洲选手的传统优势项目,意大利、法国等国家拥有成熟的培养体系和竞争机制,据雷声介绍,这些国家的年轻选手通常在15-16岁就开始参加国际比赛,到20岁时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。
“我们的年轻选手现在缺乏的就是高质量的比赛机会。”雷声说,“国内比赛水平有限,而国际比赛名额又有限,这就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矛盾。”
为此,击剑协会近期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,包括增加国内赛事频率、改革选拔机制、与国外俱乐部建立交流合作等,从明年开始,国家队的年轻选手将有更多机会参加国际挑战赛和大奖赛。
在训练场上,记者观察到年轻选手们正在进行的多球训练,教练从不同角度快速发出指令,队员们必须在一秒内做出反应,这种训练方式是雷声团队引入的新方法,旨在提高选手的判断力和反应速度。
“技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,但比赛中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只能通过实战来提升。”雷声特别强调了心理建设的重要性。“年轻选手容易在比分落后时慌乱,在领先时保守,这些都需要通过大量比赛来磨练。”
22岁的李梦是目前队中年龄最大的选手,她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锦标赛中获得了个人赛金牌。“雷指导经常告诉我们,不要害怕失败,每次比赛都是学习的机会,即使是失败也能让我们发现不足。”
为营造更激烈的竞争环境,击剑协会对国家队选拔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,今后将实行月度考核,每次国内比赛的成绩都将影响国家队资格,协会还计划邀请欧洲强队来华交流,并输送更多年轻选手出国训练。
“我们正在尝试建立一种‘永不满足’的竞争文化。”雷声说,“每个位置都有两到三人在竞争,没有人是绝对的主力,这种压力虽然残酷,但能促使选手不断进步。”
16岁的小将王雨欣是这批新人中备受关注的一位,她在今年世界青年锦标赛中闯入八强,创造了中国选手在该赛事的最佳成绩。“刚开始时确实不适应这种高强度竞争,但现在明白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,每次与高手过招都能学到新东西。”
明年将迎来新奥运周期的第一个世锦赛,这对年轻的中国女花队来说是一次重要考验,雷声表示,队伍的目标是争取团体资格,同时锻炼年轻选手。
“我们不急于求成,但也不能放慢脚步。”雷声说,“我希望到2028年奥运会时,这批队员能够成熟起来,具备与世界顶尖选手抗衡的实力。”
击剑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,随着更多青少年接触这项运动,人才基础正在不断扩大,雷声认为,中国击剑不能只依靠个别优秀选手,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。
“我们需要给年轻人时间和机会,但同时也要让她们明白职业体育的残酷性,只有那些能够在压力中不断突破自我的人,才能最终站在最高领奖台上。”
采访结束时,训练馆内依然剑声铿锵,年轻选手们的身影在剑道上穿梭,每一次出击都充满力量与希望,在中国击剑的新老交替时期,这些年轻的面孔正在书写着属于她们的时代篇章。